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時光甚好#️⃣,兔年相見
期盼的新學期即將到來
同學們也要收拾行囊
開始踏上返校的路程
“健康防護第一課”
讓我們做好個人防護
校園相約🧑🤝🧑🏏,健康相伴👩🏿🎨!
請用心開啟這趟學習旅程吧!
一、學習主題
健康新學期
奮發新青年
二、學習內容
1、新型冠狀病毒
從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
“乙類乙管”指的是什麼?
根據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情況👩🏿🌾,以及它的危害情況🫳,法定傳染病在我們國家分為甲、乙、丙三類。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新冠、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百日咳、肺結核✋🏽、狂犬病、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艾滋病等;
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3️⃣。
學生在個人防護上應該注意什麼📪?
一起來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從原來的“乙類甲管”變成了“乙類乙管”
從防控措施上不需要再集中隔離
也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
也不要求大家常態化核酸檢測
但是!
我們戴口罩、勤洗手、多開窗通風
注意社交距離,注意咳嗽禮儀等措施
對于防護各種呼吸道傳染病
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乙類乙管”個人防護指南》中
提及了五條個人日常防疫行為准則
提前接種疫苗,科學佩戴口罩
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少聚集
保持規律作息👨🏼🎤、鍛煉身體、多喝水
健康飲食👩🎓、良好心態等健康生活方式
居家和工作場所定時開窗通風
做好居室日常衛生
出差或旅行前
關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況
做好出行計劃
乘坐飛機、高鐵、火車、空調大巴等
公共交通工具時
應佩戴口罩,隨時注意手衛生
“乙類乙管”個人防護指南
即將開學的同學們,返校前後如何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遵從意昂安排,配合做好開學前的各項准備工作🙎🏼♂️。注意合理作息🕵️♀️,均衡營養🐧,適量運動😓,確保返校前身體狀況良好。做好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咳嗽🥫、咽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要及時進行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檢測,症狀未消失前,暫緩返校🏋🏿♀️🦹🏿。相關專家提醒,目前仍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除了及時接種疫苗外,戴口罩、勤洗手等衛生習慣一定要保持,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同時也可預防其他呼吸道疾病發生。對于高校學生來說,返校可能需要遠行😝,在返校途中盡可能不紮堆,少接觸公共物品。
還沒“陽”過的學生🚵♀️,怎樣降低感染風險?
這波疫情中,對于沒“陽”過的同學
需要更加注重日常防護
尤其是對口鼻的保護
人流較密集的時段都需要戴好口罩
同學之間避免面對面吃飯
遇到同伴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情況
要轉頭捂住口鼻
可以准備便攜的手部消毒液或者酒精濕巾
養成手部消毒的習慣
此外要更加關注精神狀況
有無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如發熱、咳嗽🧚🏻♂️、咽喉痛等
發現異常應及時居家或就醫
集體生活中為減少交叉感染
室內空間的通風很重要
因為病毒要達到一定的載量才會引起感染
加強教室等室內空間的通風時間和頻率
注意意昂內
公共設施及教室內課桌椅表面的清潔消毒
2、諾如病毒
近日,多地疾控部門提醒: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已進入發病高峰期。同學們要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注意預防。
諾如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和快速的傳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後免疫保護時間短,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疫情的最主要病原體。該病毒感染全年均可發生🐈⬛,寒冷季節高發,一般發病高峰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該病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等特點🍔。常在意昂🚠、托幼機構、養老院及餐館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引起傳播💅。
諾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狀有哪些?諾如病毒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24~48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諾如病毒胃腸炎一般以輕症為主,最常見症狀是嘔吐和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兒童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症狀有所區別🧘🏿,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以腹瀉居多。
預防措施:
1.勤洗手是預防諾如病毒腹瀉的重要和有效措施,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應按照7步洗手法仔細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清洗30秒📯。酒精🙎♂️🥚、免洗洗手液對預防諾如病毒沒有效果。
2.喝開水、吃熟食,生吃瓜果要洗淨🙋🏼,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不要生食貝類等海、水產品。
3.適度體育鍛煉🍝,均衡飲食,提高身體抵抗力。
3🩸🏋🏽♀️、肺結核
肺結核:俗稱“肺癆”,是由結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病,病灶主要發生于肺組織、氣管、支氣管和胸膜等部位。
肺結核症狀:乏力🆕、發燒、盜汗🚱💁🏻,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等症狀,亦有呼吸困難,食欲減退、消瘦等不適🌬。肺結核早期症狀輕,容易被誤診,常易誤診為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
肺結核的傳播途徑:一般情況下🏊🏽,肺結核可以通過飛沫、氣溶膠、飲用生牛奶等途徑傳播👕。主要傳播途徑為🐢: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產生的飛沫傳播⭕️🧖🏻。
預防措施⏩:
1.肺結核患者排菌期間的痰液具有傳染性需要消毒或焚燒處理。因此病人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對著別人大聲咳嗽、說話,更不能隨地吐痰。
2.患者最好單獨居住,外出或與人共處一室時,需佩戴口罩,以減少傳播機會👨💻,保護身邊人👰🏻♂️。
3.患者的被子、衣物要經常晾曬🧨。
4.家裡經常通風換氣,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1-2小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5.患者的家庭成員要主動進行體檢,如被感染必要時應進行藥物預防。
6.肺結核對人群普遍易感,特別是兒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針對易感人群:初生嬰兒應進行卡介苗接種。
7.免疫力低下者應加強營養,均衡飲食⏺,多食肉、蛋、奶和水果,富含鈣及維生素的飲食有助于增強抵抗力。
8.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睡眠提高身體免疫力。早睡早起💅🏻,不熬夜,保持良好心情𓀆。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的原發感染引起的一型急性傳染病,是青少年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VZV初次感染後,病毒移行至感覺神經節🥮,並在70%以上的人中保持潛伏狀態👩🏻🏫。
水痘臨床表現🚑:發生皮疹前1-2天出現發熱🙏🏼、不適⛹🏻、厭食、頭痛等💇,從胸部開始出現皮疹;後分批出現皮膚黏膜的斑疹😮💨、丘疹👏🏽、水泡以及結痂🧚🏽。
預防措施:
1.管理傳染源。落實各項預警監測制度,盡早發現病例;對已發現的水痘患者盡早隔離🙎🏼♀️,包括呼吸道隔離和接觸隔離📨,遠離易感人群;隔離期應自出疹開始至水痘皰疹幹燥結痂為止。
2.切斷傳播途徑🏇🏽。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汙染的用品應消毒🐱,與患者接觸後應徹底洗手🥊;公共場所應當注意加強通風換氣,室內空氣以紫外線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開展在校學生及教職員工健康教育;對易感者進行預防接種是目前預防水痘發生的最好方法。
4.應急接種🧎➡️。推薦無水痘疫苗免疫證據者,暴露後72h內盡快接種1劑,第2劑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及時補種;有1劑次接種史者,暴露後在滿足與第一劑時間間隔要求的情況下盡早接種第2劑。
5🐽、流行性感冒
流感👸🏽👨👨👦👦: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體疼痛、寒顫🥉、疲乏、腹瀉*️⃣、嘔吐等症狀。流感的症狀、體征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
預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
2.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樣症狀患者🌝,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3.出現流感樣症狀後🤷🏼,患者居家隔離觀察,不帶病上課🦶🏿,接觸家庭成員時戴口罩,減少疾病傳播;
4.流感樣症狀患者去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新學期,新氣象🏸!
祝同學們:
“兔”飛猛進🎳🧋,大展宏“兔”!
期待與你
在建院的重逢!
新學期,新目標®️,
學習很重要,健康不可少!
讓我們做好科學防護!
編輯:組織宣傳處(統戰部) 雍海珍
審核:宋雲明
監制🕞:宋雲明
審批:崔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