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上一堂思政課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組織各系學生代表、意昂青年學生理論宣講團成員走進寧夏博物館開展了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
原始部族的岩畫、古代人民的遺珍、革命年代的奮鬥,師生們一起見證了中華民族在寧夏這片土地上發展的曆史,精巧的文物、古樸的韻味,更是激發著師生們的思古幽情。“回顧文物背後的曆史變遷,體會中華民族的發展、繁榮過程,更讓我明白這其中的艱難曲折,更加堅定了我投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念。”建築工程系23級建工貫通1禹繪強同學說。
本次活動用“知識傳授+曆史素養+時代擔當+價值引領”的特色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讓紅色舊址遺存變成“課堂”,讓革命文物資料、地方發展成果變成“課本”,通過追尋曆史遺跡、探尋曆史脈絡、觀摩發展曆程來豐富思政話語體系,引導同學們將親身感悟轉化為行動力,在技能報國實踐中建功立業。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教師洪嘉表示,“博物館裡的思政課讓紅色資源成為鮮活的‘課本’,讓思政理論課堂‘活’了起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當代大學生接受,能夠充分調動起同學們獲取知識的積極性。”
今後,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將繼續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行走的思政課”,將思政課與勞動教育、志願服務等緊密結合,延展思政課堂“半徑”,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理想信念轉化為切實的行動,真正讓思政課“活”起來。
來源:馬研部 楊金豔